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11日测试了一种新型激光充电系统,可大幅提高美国“步行者”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使其飞行时间可达48小时以上。该型无人机是美国特种部队自2006年以来使用的一种小型无人机,主要执行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但就在美国无人机性能不断提高的同时,其软肋也在逐步显露。
美国无人机突出的软肋,是比较容易因天气等原因坠毁。就在一个月前,美国一架“全球鹰”无人机在马里兰州某海岸附近坠毁。这是美国“9·11”事件后启动新一轮无人机攻击计划以来,所坠毁的第51架无人机。有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7月,美国空军已确认79起无人机事故,每次事故损失至少100万美元。据透露,导致无人机坠毁的主要原因除恶劣天气外,还包括失去通讯信号或受到干扰,以及“人为操作失误”。前美国空军情报副局长戴维曾坦言:“我们今天虽然拥有一些无人机,但如果把它们放在一个具有高度威胁性的环境,它们就会像雨点一样从空中往下掉。”
地面操控与保障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也是制约美国无人机发展的一大障碍。无人机虽说是无人直接操作,但毕竟要受控于地面指挥人员。绝大多数美军无人机不仅要求地面操控员,还需要由监视分析师、传感器操作员、维修人员等人员组成的庞大团队。一架“捕食者”无人机升空,需要168人为之服务;更大的无人机“收割者”则需要180人。与之相比,F-16战斗机升空所需保障人员仅约100人。最近几年,美国空军培训的无人机操控保障人员数量已超过了飞行员的数量,但由于无人机数量增加迅猛,人手仍然不足。美国空军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操纵在高纬度执行任务的无人机的人员中,有三分之一人因长时间工作而有过度疲劳的现象,其中很多人还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等疾病。这种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对无人机的操控出现漏洞。据称,去年12月美国一架RQ-170型无人侦察机被伊朗擒获,就有美军保障人员疏忽的原因。
作为一种高科技可遥控武器,无人机在技术上也面临着不断被破解被渗透的挑战。据伊朗方面称,其防空部队之所以能击落美国的RQ-170型无人侦察机,得益于该国网络作战部队以干扰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方式“操控”了美军无人机。这次操控很成功,因为那架美国无人机落地时仅轻微受损。有分析称,RQ-170型无人机是美军各类先进技术的复合体。如果伊朗能对其进行破解,足可以了解美军指挥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模式、构成及薄弱之处,对伊朗应对美国无人机会有很大帮助。此外伊朗官方称,他们已经掌握了“4架以色列无人机和3架美国无人机”。此前也有报道称,位于美国内华达州克里奇空军基地的“捕食者”和“死神”无人机控制系统曾遭美国黑客病毒入侵。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该植入式病毒可记录控制人员的每一次按键操作,类似木马行为。2009年,伊拉克武装人员也曾借助一款廉价软件成功入侵美国无人机图像系统,获取了有关无人机拍摄的画面。这些事例表明,高技术是相通的,美国无人机控制系统面临的挑战将始终存在。